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赵丽娜:寻找两岸那个“触动人的点” 正文

赵丽娜:寻找两岸那个“触动人的点”

来源:无毒不丈夫网   作者:休闲   时间:2025-01-25 04:37:46

  新华社台北4月30日电 题:赵丽娜:寻找两岸那个“触动人的赵丽找两点”

  新华社记者赵博、齐菲

  沮丧无助时,娜寻赵丽娜觉得自己就像徐志摩笔下那个“海滩上种花”的岸那孩子。沙碛养不活鲜花,个触阳光的动人的点暴晒与海浪的拍打,瞬间就将种花的赵丽找两努力化为泡影。可擦干眼泪,娜寻她又回到书桌前,岸那继续写脚本、个触做拍摄计划。动人的点

  她是赵丽找两台北“城市影像”纪录片项目的主理人。过去数年,娜寻身兼导演、岸那制片人、个触撰稿人等多职的动人的点赵丽娜,带领团队寻访两岸,记录一个个山海与城市之间的动人故事。

  古建、园林、昆曲、淮扬菜、中医经方、布衣织造……两季20集作品,聚焦不同主题和人物群体,将“日用而不觉”的文脉流转娓娓道来,描摹出海峡两岸联结的共同记忆。

  缘起

  赵丽娜是江苏常熟人,1994年与其先生组建两岸家庭。文学专业出身的赵丽娜敏锐察觉,海峡两岸同文同种,对于一些事物的认知和观念却不尽相同。细细观察后,她发现,这些“不同”归结于两岸之间了解不够。

  于是,赵丽娜开始在两岸的报刊上发表专栏文章。她的写作里,有宝岛生活掠影和瞬间感悟,有家乡发展变化带来的喜悦,还有两岸文化传承的点滴印记。

  慢慢地,她又发现,仅用文字联结两岸还不够。“我好像一直待在‘金字塔’里,与社会脱节,无法告诉台湾读者真实的大陆。”

  2007年起,赵丽娜投身两岸交流,最早成立的公司叫“汉桑文化”。2013年,专职从事两岸文化交流的民间机构——“赵丽娜工作室”在江苏挂牌成立。五年后,她在家乡常熟创办“两岸书院”,坚持每年举办“中华文脉营”,以文化为纽带联结起越来越多两岸民众。

  交流活动渐入佳境后,赵丽娜又开始思考,如何用内容服务两岸,做“留得下来”的东西。她找到的答案是:回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做文化出版与影像传播。

  2019年至2022年,赵丽娜团队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合作,以常熟虞山为地理坐标,梳理台北故宫珍藏文物,结合黄公望、王翚、翁同龢等名人生平,邀请权威学者撰稿,讲述故宫文物背后的两岸根脉。《台北故宫里的虞山》一经出版广受业界好评。诚品书店将这本书放在了新书推荐区的显眼位置。

  “书籍是厚重的、严肃的。因应当代社会的阅读习惯,制作可以在网络上传播的纪录片,效果更好。”赵丽娜说,这就是“城市影像”计划的缘起。

  写专栏、跑交流、做出版……一路走来,赵丽娜初心不变:“我记得一位德高望重的大陆学者访台时,对我们这些文化工作者说过一句话:谈文化,两岸最不容易产生分歧。”

  坚韧

  历史现场、生活场景、人生瞬间,是赵丽娜拍摄纪录片的三大要素。她力求通过人、事、物来强化历史、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联结,找到那个“触动人的点”。

  《头头是道》讲的是淮扬菜里的经典菜式——狮子头。赵丽娜请来台湾历史学者林天人、剧作家周瑞华夫妇受访。林天人的老师是清史学家陈捷先,师徒常在家中餐叙。籍贯扬州的陈捷先将狮子头的做法教给了周瑞华。陈捷先过世后,林家常做这道菜,寄托对恩师的思念。

  周瑞华回忆,老师喝酒后习惯将狮子头汤汁浇到饭里,称之为“压酒饭”。“两岸很多地方有类似的饮食习惯。”赵丽娜说,这就是“日常而不觉”的文化痕迹。

  2022年8月,《我在台湾遇见你》上线社交平台优兔,在几乎没有宣发的情况下,收获不俗的点击量。讲述江南园林在台湾传承的《山水有情》观看8.6万次,《联合报》文艺副刊做了详细报道。

  第二季,赵丽娜将目光转到海峡这一边。今年2月,《我在江南遇见你》上线。

  《动感穿越》以深耕大陆的台商视角讲述铁路记忆。讲述者驻足的浦口火车站,是朱自清散文《背影》的故事发生地。老父亲抱着橘子蹒跚跨过的铁道,距离当年孙中山先生灵柩在南京的停灵处,只有约50米。

  “很多台湾人不知道南京长江大桥,但他们读过《背影》,也熟悉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赵丽娜说,探寻历史深处的细节就会发现,两岸拥有割不断的记忆联结。

  第二季同样吸引了不少热心观众。《紫砂清翫》的评论区里,有人留言请教片中提到的书籍。这样的互动,出乎赵丽娜的预料。

  “在台湾当下的环境里做这件事,很难。”赵丽娜说,“我要在狭路里开出一条缝,让人们看到台湾社会意识里,中华文脉始终弦歌不辍。”

  做入户访谈,本就不易,穿梭两岸更加艰辛。“很感激帮助我一路走下来的两岸的师友们,是他们给了我最大的力量。”赵丽娜说。

  守望

  赵丽娜团队成员都是兼职,奔走两岸数千公里,交通食宿要精打细算。具体到拍摄,她又很“奢侈”。6至10分钟的一集成片,素材时长达到50倍之多。坚持双机拍摄,重视文献采集,还兼顾有声书录制,增加收音设备。

  “我珍惜每一次拍摄。因为人力财力限制,只有一次记录的机会,容不得重来。”她说。

  赵丽娜看到,在当前形势下,对于中华文化题材,台湾大部分媒体触及较少。“我有专业功底,有学界资源,我来做。”

  《名垂青史》讲述常熟籍官员、乾隆年间的台湾知府蒋元枢治理台南的故事,他推动了一批兼具实用与美学的建设,至今泽惠府城。

  “这个人物,我研究了7年,收集了大量史料,包括台南百姓的高度评价。”赵丽娜说,可惜民进党当局搞所谓“台南400年”,鼓吹荷兰人的“开埠功绩”却绝口不提蒋元枢。“台湾民众如何能够不受影响?”

  “城市影像”纪录片发布后,受到台湾文化界有识之士的关注。学者张善楠撰文指出,近年来中华文化在台教育体系遭到忽略与排挤,变得“似近又远”。他称赞赵丽娜的作品,“相信对两岸中华文化的再联结与传承会产生涟漪扩散的效应”。

  赵丽娜家中,挂着一片褐色琉璃砖。上有双菱纹与蟠龙纹,正中间用小篆书写烧制年份,那是台湾知名建筑师黄宝瑜的手笔。籍贯江苏江阴的黄宝瑜,出身印刻世家。设计修建台北故宫博物院时,他在砖片上留下了从儿时起就铭记于心的传统纹样。

  “在黄宝瑜看来,传承中华文脉是光宗耀祖的事。那么,我要留下什么呢?”赵丽娜说,她希望将纪录片推展到江南以外,讲好更多两岸文化联结的故事。未来,利用手头的田野调查素材,制作更多弘扬中华文化的出版物。

  夜深人静时,她会翻出徐志摩的《海滩上种花》,一遍遍重温“不怕做小傻瓜”的叮咛。文章结尾,是这样鼓励的:“花也许会消灭,但这种花的精神是不烂的!”

标签:

责任编辑: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