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背对背”实名打分,“金标杆”专家评审团都有谁? 正文

“背对背”实名打分,“金标杆”专家评审团都有谁?

来源:无毒不丈夫网   作者:探索   时间:2025-01-25 07:40:55

南方周末2024年度“金标杆——中国新金融竞争力榜单”银行保险业子榜单终榜三大维度测评流程几近终局。背对背

截至发稿,实名审团数据说话的打分都数据测评维度和专家实名独立评审维度的打分测算流程已近尾声。包括问卷调研和实地调研在内的金标家评线上线下深调研活动亦将于本周收官。

基于上述三大维度制作的杆专银行保险业“金标杆——中国新金融竞争力榜单”11项子榜单终榜已呼之欲出,并将陆续发布。背对背银行保险业总榜单将在2024年12月13日于北京举办的实名审团南方周末第二届新金融大会上揭晓。

此前,打分都历时半年之久,金标家评表征2024年银行保险业“五篇大文章”质效的杆专11项子榜单初榜已陆续发布,并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背对背

“背对背”评测

秉承“数据说话、实名审团内外兼评”基本原则(详见《“五篇大文章”恰满周年,打分都2024年“金标杆”揭榜在即》),金标家评2024年度“金标杆”的杆专外部评审团履行什么样的职责?

外部独立评审团每一位评委将“背对背”对上榜银行保险公司进行实名独立评测。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将对评审团的评测结果进行统计、比对和测算,并计入被测评金融机构各项榜单的权重。

评审团成员是谁?他们为何被邀请?与2023年度“金标杆”评审团成员相比,2024年“金标杆”评审团成员由7名增至9名。评审团每位成员均长期深耕银行保险业,或实战或观察研究,专注的方向亦与“金标杆”测评业务领域吻合。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对行业的洞察及建议为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所重视及关注。

基于上述原则而遴选的9名外部独立评审团成员分别是郭田勇、林英奇、莫秀根、施辉、王赫、王遥、尹振涛、曾刚和张伟(按姓氏首字母排序)。其中,郭田勇、尹振涛和张伟三位专家已是第二年担任评审专家,其它六位专家则是首次获邀。

九位评审团成员中,七位是“学院派”,他们均供职于国内顶级高校或财经院校或国家智库机构,长期深入观察和研究中国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历程,在“五篇大文章”及相关领域拥有深厚的研究功底和丰硕研究成果;两位来自金融机构的评审专家则分别聚焦银行业和保险业,对两大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势有着切身的实践体悟和深入调研,是行业公认的学者型专家。

参与榜单评选更丰富

评审团参与本次榜单评选的内容较上届更丰富。

针对银行保险业78家受测评金融机构,九位评委不仅针对“五篇大文章”对应的四类子榜单直接测评,还对体现养老金融质效的财富管理能力榜单进行打分。虑及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综合实力不仅限于“五篇大文章”,专家评审团还对受测评金融机构在行业中的整体竞争力单独评价。

不仅如此,评审团成员还应邀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对中国金融业的2024年发展情势进行了精到点评,并对2025年金融业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评审团专家一致认为,2024年是国内宏观和行业环境深刻变化的一年。其间,各金融市场主体的发展喜忧参半,行业格局分化明显,部分机构亦在相应的业务领域不乏自身亮点。2025年,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金融“五篇大文章”将进一步纵深推进。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认为,评审团独立实名评审有效弥补了各金融机构信息披露滞后和披露完整度受限的缺憾。此次测评对78家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最终测评结果和榜单得分更具有现实价值和前瞻意义。

他们是谁?

评审团评委都有谁?他们各自的研究领域是什么?他们如何点评2024年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又如何展望2025年?(以下排名按姓氏首字母为序)

郭田勇,现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还担任亚洲开发银行高级顾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咨询专家。(下图,评委供图)

点评:

2024年,主要银行的经营继续保持稳健,但受宏观经济影响,部分银行自身经营也不同程度出现了困难。从中报数据看,受净息差进入底部空间影响,部分国有大行的盈利出现了负增长,一些中小银行通过调整拨备计提、压低经营成本等方式在应对经营压力。

展望:

2025年宏观经济在扩投资、促消费、稳楼市等方面的力度都会较大。如宏观经济增速回升,社会投资回暖,银行业息差水平有望走出底部区域。这些都会给银行业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但也要看到,银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银行间的经营分化将更加显著。

林英奇,现任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银行业分析师。(下图,评委供图)

 

点评:国之大者,负重前行。

展望:应时而变,行稳方能致远。

莫秀根,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下图,评委供图)

 点评:

在相同的经济大背景下,各家金融机构在不同维度上各有新的竞争优势。

展望:

要夯实数字化和人才竞争力的基础,强化线上线下、金融业务与非金融服务、财务目标与非财务目标的有机融合,金融机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施辉,燕梳新学堂创始人,原大家财险总经理。(下图,评委供图)

点评:

稳经济促发展,宏观调控精准发力。

展望:

服务民生,活实体经济,精准滴灌,促大局稳中有进。

王赫,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教学副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助理,南方科技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金融系副主任,北美精算师协会中国区委员会委员。(下图,评委供图)

点评:

2024年,伴随着经济结构深入调整,金融行业日益回归支持实体经济的本源,对实体经济发展、提升新质生产力凸显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望:

2025年将是经济结构继续深入调整、国民经济不断向好的一年。伴随着“五篇大文章”的不断谱写,科技金融将为国民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王遥,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证券业协会绿色发展委员会顾问。(下图,评委供图)

 点评:

中国的绿色发展向纵深推进,绿色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中的重要一篇,通过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等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展望:

“碳”主题的绿色金融标准、信息披露为基础的约束机制、多样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气候变化风险防范等仍将是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绿色金融也将在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尹振涛,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兼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秘书长。(下图,评委供图)

 点评:

波澜不惊的2024体现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喜忧参半间蕴含着新的亮点和惊喜。

展望:

随着新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出台,信心和红利会体现在金融市场的各个方面,金融“五篇大文章”将进一步纵深推进。

曾刚,上海⾦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首席专家。研究员,教授,博⼠⽣导师。中国国际⾦融学会理事、财政部⾦融⼈才库专家、国家⾦融安全教育部⼯程研究中⼼学术委员;复旦⼤学、南开⼤学、中央财经⼤学、对外经贸⼤学兼职教授。(下图,评委供图)

 点评:

2024年,金融机构在震荡的经济周期和趋严趋细的监管环境下加快转型步伐,立足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展望: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指引下,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为代表的“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机构发展的主流方向。各金融机构需与时俱进,调整经营战略并深化各业务条线改革创新。

张伟,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清华金融评论》执行主编。(下图,评委供图)

 点评:

国有大型银行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股份制银行积极创新开拓,城商行助力区域发展,农商行担当乡村振兴主力,民营银行勇于探索,外资银行搭建国际合作桥梁,各类银行共同做好科技、绿色、普惠、养老和数字等五篇金融大文章,苦练内功提升实力,为实体经济注入活力,在挑战中携手前行。

展望:

中国各类银行持续发力,以更坚实的科技支撑、更深入的数字化转型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强大金融合力。

标签:

责任编辑: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