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马维辉 北京报道
10月12日,生态环境部向媒体通报,比去11月13日至15日,年多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将出现一次区域性大气重污染过程。秋冬气袭
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季第今年北京、次污天津、染天河北省中南部、雾霾山西省东部和南部、比去山东省西部、年多河南省北部以及关中地区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将连续2至3天达到重度污染,秋冬气袭个别城市可能出现严重污染。
事实上,这已经是今年10月以来的第五次污染天气了。以北京市为例,今年10月5日至6日、10月12日至16日、10月20日至26日、11月1日至5日相继发生过4次污染过程,其中一次轻度污染,一次中度污染,两次重度污染。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受中美贸易战影响,中国开始放松治理污染的力度。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为例,今年京津冀治霾的目标是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左右,而去年的要求则是下降15%,今年的目标太过宽松。
不过,在10月31日举行的环境部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认为今年的目标设定降低了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是对方案的误读。
“在去年PM2.5下降的25%比例中,‘天帮忙’占三分之一左右。今年要保证空气质量同比不恶化,首先要通过‘人努力’抵消去年‘天帮忙’的下降比例,再加上今年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3%,实际上今年空气质量改善任务为11%以上。”他表示。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以北京市为例,今年10月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平均值为74,而去年同期则为84,同比改善了11.9%。
“冬季采暖导致污染物排放增大”
从11月12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的气象条件开始转差,污染物缓慢累积。到12日0时,安阳市的PM2.5浓度首先达到了重度污染,随后郑州、新乡、邢台等地也逐渐达到重度污染,并逐渐向北发展。
截止12日22时,京津冀区域内PM2.5小时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开封,时间是12日19点,浓度为206微克/立方米。
“目前已进入初冬时节,天气渐冷,北方地区陆续启动冬季采暖,部分农村地区也开始自采暖,区域污染物排放量有所增大。”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首席科学家柴发合解释说,“再加上工业和柴油车排放,同时叠加高湿度等不利气象条件,加剧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气态污染物的二次转化,推高了PM2.5浓度。”
据了解,从12日开始,京津冀地区近地面以弱南风为主,夜间风速降低、湿度增大,多数城市出现小风、高湿的现象,大气扩散条件较差。
“从组分特征看,硝酸盐仍是区域内PM2.5的主要组分。在北京、保定、安阳等地PM2.5浓度快速升高期间,硝酸盐占比可高达40%左右,表明机动车和工业排放的氮氧化物快速转化成硝酸盐,仍是推高PM2.5浓度的重要原因。”柴发合说。
他同时还表示,保定和安阳的PM2.5中,有机物含量明显高于北京,可能与当地的民用采暖或工业排放有关。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会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省级监测中心的预测预报结果,11月15日中午前后,受冷空气影响,区域污染过程缓慢减轻,预计16日污染过程结束。11月16至18日,扩散条件有利,区域大部分地区以优良为主,个别地区可能出现轻度污染。
此前已有四次污染过程
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事实上,这已经是今年10月以来的第五次污染天气了。
第一次是10月5日至6日,京津冀区域城市的日均PM2.5浓度峰值达到了108微克/立方米,为轻度污染,没有重度污染城市出现。
第二次是在10月12日至16日,京津冀区域日均PM2.5浓度峰值增加到204微克/立方米,邢台、唐山、北京等3个城市先后达到了重度污染水平。
从10月20日开始,京津冀区域又出现了第三次污染过程。到了22日5时,该区域PM2.5日均浓度最高值出现在保定市,为123微克/立方米,达到了重度污染的水平。
11月1日至5日,京津冀区域再次发生中-重度污染过程。11月2日,保定、阳泉的PM2.5日均浓度达重度污染。3日,北京、石家庄的PM2.5日均浓度也达重度污染。到了4日18时,区域内PM2.5日均浓度的最高值出现在阳泉,为182微克/立方米。
去年改善三分之一靠“天帮忙”
早在10月初,一篇题为《随着贸易战的升级,中国放松反污染规定,环保部已正式发文》的文章就网络上流传。文章称,目前美国对2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新关税已达到10%,随着经济放缓,中国将放松环境法规,以刺激经济增长。
文章以《行动方案》为例,称今年秋冬季京津冀区域的大气治理目标定为了“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左右”,低于此前媒体披露的5%的目标,且远远低于去年“至少15%”的目标。
对此,刘友宾表示,这个目标的设定是实事求是的,经过专家反复论证,也广泛听取了有关方面和地方的意见,是根据目前我们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空气质量改善的进程而确定的。
“去年攻坚行动取得的成果里面,既有‘人努力’的因素,也有‘天帮忙’的因素。据专家评估测算,在去年PM2.5下降的25%比例中,‘天帮忙’占三分之一左右,导致PM2.5浓度下降8.5%左右。”刘友宾说,“今年,在正常气象条件下,要保证空气质量同比不恶化,我们首先要通过‘人努力’抵消去年‘天帮忙’8.5%的下降比例,再加上今年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3%。实际上,我们今年空气质量改善任务为11%以上。”
事实上,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12月至明年2月,京津冀、汾渭平原气温与历史平均水平相比可能还要偏高1-2摄氏度,降水量偏低两成,大气扩散条件与上年同期相比明显偏差。
不过,即便如此,今年的空气质量事实上还是有所改善的。以北京市为例,今年10月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平均值为74,而去年同期则为84,同比改善了11.9%。
同时,对比以往,今年10月的污染次数也有所减少。2016年10月,京津冀区域共发生4次污染过程,达到重度污染的城市最多为7个。2017年10月,该区域共发生污染过程5次,达到重度污染的城市最多为10个。今年10月,这一数字则下降到了3次。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中国国情、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做出的战略抉择。我们将坚定不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全力以赴确保完成既定的各项环境目标任务,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环境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刘友宾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