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病人骗病人,涉案数千万:疯狂“互助盘”为何难绝 正文

病人骗病人,涉案数千万:疯狂“互助盘”为何难绝

来源:无毒不丈夫网   作者:知识   时间:2025-01-25 03:54:06

患者及患者家属清查此前被收集的互助盘个人资料,发现不少未拆封。病人肖林蕊摄

患者及患者家属清查此前被收集的骗病个人资料,发现不少未拆封。人涉肖林蕊摄

2024年11月23日晚,案数一个名为“吉祥如意”的千万微信群被群主黄某悄悄解散了。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疯狂有超过五百人进过这个群,为何绝大部分是难绝白血病人及病人家属。

他们入群都是互助盘为了一个目的:“配捐”。

这种大病群体筹款模式早已深陷争议。病人2023年9月,骗病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9958儿童大病紧急救助项目地方救助站工作人员柯某孝案发:他私自以该项目的人涉名义向患儿家长筹集资金,骗取近千万元,案数引发行业震荡和整顿。千万

但大病群体对金钱的渴求并不会因此减少:一些人转入私域微信群,参与了一场更为激进的“配捐冒险”:直接将钱款打给个人账户,甚至相互转款,相信“传说中的基金会”以年化120%的回报率返款,直到2024年11月23日,这场“冒险”终于难以为继。

2024年11月29日,河北省三河市警方以诈骗为由受理这起案件。南方周末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这并非近些年大病群体中唯一一次“配捐”爆雷,但是参与人数、资金规模却是较大的:事后病人统计,有超过两百人从中投了钱,涉及资金或超三千万元。

这是一个病人骗病人的悲剧案件。微信群组织方是大病患者,受骗者也是大病患者,他们在相对封闭的信息渠道里,在“拿钱换命”的焦灼心态下,或懵懂或心照不宣地击鼓传花。

“5万配1万”

2024年12月2日上午,南方周末记者来到位于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的一个住宅小区,小区对面便是燕达陆道培医院。这家医院以擅长骨髓移植闻名,常年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重症血液病人。

陆道培医院及周边被外界称为“白血病村”。多名患者介绍,医院周围小区住着很多血液病人及病人家属,附近不仅能看到康养中心、短租房广告、医疗器械商店,还有远高于平均密度的寄卖行——许多病人及病人家属会将这里看作最后一站,直面死亡阴影时,一些人不得不放手一搏。

“有人得知自己投入的钱拿不回来,在仓内把其他药都停了,现在只靠基本药物维持。”患者黄顺宁(化名)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层流无菌床被血液病群体称为“仓”,用于骨髓移植手术。

一些受害者报了案。他们都在“吉祥如意”群里投钱“配捐”,少则十万元,多则超百万元,一夜之间,这些本金没法拿回来了。一名叫朱山(化名)的患者向南方周末记者细数了四处借贷的渠道:“信用卡、花呗、网商贷、借呗、京东白条、抖音和美团借贷……我全都借过了。”

这种“配捐”不同于合法意义的“公益配捐”,后者是一些乐于参与慈善的企业,以相应比例对公众捐款配以额外捐赠资金,从而更大规模帮到大病群体。前者,经过近些年一些“公益项目”包装,已被大病群体理解成“自筹、自捐、自用”的筹资手段,变成实质意义上的“套捐”:自己投入一笔钱,通过基金会的灰色操作,可以“连本带利”拿回来。

而在这场骗局里,甚至没有基金会的身影出现。

过去一年多,这个微信群几乎每天都能产生数十万元甚至百万元规模的资金流水。南方周末记者综合采访和观察后发现,这一骗局的运作模式是如此简单:

以实行时间较长的“5万配1万”规则为例,参与者投入5万元,两个月为期,每月会得到一笔3万元、总计6万元的返金。相当于两个月赚了1万元,合年化收益120%。此外还有“8配1.2”“4配0.2”等不同项目。

一名群管理员按照如上规则,管理着数条不同项目的接龙,让有意愿参与“配捐”的人报名。以南方周末记者观察到的最后一个项目——2024年9月29日“5万配1万”的接龙为例,参与名单显示为215人。每周6天,群管理员会按照接龙顺序,安排至少10个人转款。与转款同时进行的还有“回款”,即此前投入资金的人拿到约定的收益。

患者江岚(化名)于2023年9月进群。她回忆,一开始大家直接把钱打进黄某或“财务”孟某龙等人的个人账户,一段时间后,她就会收

标签:

责任编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