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网】互联网精神带给LED行业太大的照正走冲击力了,以至于LED企业在电商和O2O中不断的明行灭寻求出路,小米的踏进互联网无限的盼望,较近LED企业纷纷傍上小米共推智能照明,联网近日淘宝店小二与工商总局的向毁口水战靠前次呈现了互联网的隐忧。阿里巴巴这次遭遇的照正走危机,绝不仅是明行灭一个淘宝小二引发的假货的危机,而是踏进一种深层次危机!
水木然点评:一针见血,中国电商目前的联网真正矛盾是消费者对于产品体验日益增长的分享需求、以及商家对于流量的向毁自然传播式增长的需求,同落后的照正走大一统电商平台之间的矛盾!
天猫、京东等都属于大一统平台。明行灭这种平台的踏进遵循的思维是“获取流量”,商家较直接的联网方式就是购买平台的广告位(CPM),直通车(CPM)、向毁聚划算(坑位费)都是属于这种办法,而“双十一”就是流量思维的极端表现。但平台的总流量有限,你抢我夺其价格必然水涨船高,除了水涨船高的广告费,商城还要收取2%-5%的销售佣金,外加每年平台不菲的入驻费,直到烧尽仅存的那点利润,才会去思考我接下来该怎么办?
问题是如果你不来做广告,就没有流量,更没有希望和出路,流量是商家永恒的追求。这也是那么多商家硬着头皮上双十一的主要原因,他们赔钱赚吆喝,强装笑颜,附和着人家的节奏装快感,内心的痛苦有谁能知?再来看一组双十一电商节数据,以天猫为例,“双十一”诞生以来销售额分别是0.5亿元(2009年),9.36亿元(2010年),33.6亿元(2011年),191亿元(2012年),350亿元(2013年),571亿(2014年)其增速分别为18.7倍、3.6倍、5.7倍、1.8倍、1.6倍,除了2012年的小波动外,增幅逐年缩小。但是参与的商家增幅却越来越大,今年一共2.7万个商家、4.2万个品牌参与,先不说僧多尼姑少的问题,至少双十一在游戏规则上从未有过创新,没杀出一个新人,没诞生过一个新品牌。
平台就是这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要么你继续玩,要么你离开。看看身边的电商从业者,哪个不天天熬夜加班?只因为有同行比他们还玩命!无法开拓新流量,就千方百计提升转化率,低价是永恒的主题,促销是不变的策略。每走一步都遇到瓶颈。而且生存越来越难,在被称为电子商务之都的杭州,大大小小的电商公司不下上万家,真正能实现盈利的不足15%。这就是对平台的依附,怎能不压抑?
诸位,作为一名网民,请回忆一下,你有多久没有上新浪、网易等去看新闻了?你多久没有去天涯、猫扑去看帖子了?你是不是早就不再相信百度搜索到的信息了?你再也不想打开世纪佳缘消息提醒,人人网上不再有你对老同学的思念,Hao123早已不是你的导航,发条微博总是无人问津……
是的,这些都是传统互联网塑造的“大一统”平台,它们经历了巅峰正在走向下坡,而且不可逆转。矛盾是事物前进的动力,中国互联网发展面临的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自我中心化”、“体验分享化”的需求,同落后的“入口为王”、“流量至上”的大一统平台之间的矛盾。
大一统平台发展的越膨胀,就越违背“互联网精神”。什么是“互联网精神”?沟通的平等化、言论的自由化、思想兼容并包,事物和而不同。我们可以用新浪微博作比喻,如今的新浪微博早已跟普通人无关了,明星随便放一个屁也有一大群人抢着闻,普通百姓家里失火也不会有人理会,这就是言论的不平等,话语权的资源开始贫富两极分化。
你说的“话”已经不重要,关键看是“谁”在说,话语权被大V把握,他们可以蛊惑人心,前几天微博火的一个什么“1%的生活”,就是一群“微博党”们披着梦想的外衣,虚情假意的做营销。较戏剧性的是:正当大家以为这是一次“微博”的逆袭时,结果因为分赃不公,“微博党”开始互爆内幕,于是事件演变成了微博党的“自黑”,这绝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再比如,有多少商家正在逃离淘宝和天猫?我前几天曾写过一个文章,名字叫《800万淘宝店主的挣扎,未来还有出路吗?》想当年,淘宝不知道圆了多少中国人的“创业梦”,使无数“草根”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但如今,已经到了不花钱买广告已经没有流量的地步,而且费用越来越高,销量都是依托价格战和促销,商家真是不堪重负,这就是大一统平台导致的流量竞争。
盛极而衰,是这个世界上不可改变的规律。国外也不例外,美国的年轻人正在逃离facebook,美国使用社交媒体年轻人中,较近3年Facebook的使用比例逐年下跌,分别为95%,94%和88%。
不是我们看不透,而是时代变化太快,就在互联网还在叫喊要给传统企业革命时,它自己也开始日薄西山。
直到现在,我们可以越来越清醒的意识到,接触的信息已经越来越多的来自朋友的分享,或者自己的手机。我们终于发现“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了,虽然只是在互联网前面加了“移动”倆字。但是这俩字却重新塑造了“地球”和“月亮”的关系:以前是我们围着平台转,现在是平台开始围着我们转。人是中心,万物之本嘛!就赶上了这么一个“合久必分”的年代,人的时间越来越碎片,人的个性越来越加强,平台越来越细分、割裂。但是,这些碎片化看似支离破碎,却又可以在瞬间产生聚合反应,释放出巨大能量,移动互联网的较大魅力就在此。每个人都有引发一场聚变反应的潜质,但可遇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