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七年置”青花纪年铭文盖罐
1939年,古物梁思成考察测绘高颐阙 资料图片
成都矛
石羊上石兽
一座古老城市的回望背后往往是一篇绵延的历史长诗,人类开始学会直立行走,时间同其他类人猿逐渐划分开伊始,古物部落、回望城邦在漫长的时间岁月中逐渐形成。
雅安,古物这座川西小城,回望同样拥有悠久而漫长的时间历史。如今,古物我们依旧可以从那些出土的回望文物上,看见这座城市走过的时间点点印记。
麦坪遗址 早期文明的古物回响
人们与麦坪遗址的初遇始于一场偶然。
20世纪70年代,回望中国科学院的时间考古队在发掘汉源县富林镇的旧石器文化遗址时,顺便调查了今汉源县大树镇麦坪村,当时就发现这儿也有大量考古遗存堆积。
转眼间已是1988年初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工作队的叶茂林、唐际根来到这里。他们在麦坪村周围的狮子山、麻家山等地又发现了人类活动遗址,尤其是在麻家山发现有古蜀文化的遗存,并在狮子山遗址发现了独树一帜的文化面貌。这时他们已经开始认为:这一带可能是古蜀文化的最西南边界。
不过,对麦坪遗址真正的发掘却是在本世纪开始的。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从2006年开始,对该遗址进行了为期5年的8次抢救性考古发掘,目前发掘面积已达1.1万多平方米,取得了重大成果,共发现商周墓葬及新石器墓葬173座,发现房址182座、灰坑725个、灰沟54条,另有窑、灶、墙等大量遗迹被发现,同时发现有陶、石、铜、玉石器上万件,该遗址可以确认为一处大型的聚落遗址。出土文物显示,麦坪遗址在很多地方不同于三星堆遗址,显示出了自己独特的风貌。这里的房屋遗址数量和种类之多,不仅在横断山区,就是放在全国范围都很罕见。
如今,走进雅安市博物馆,人们轻而易举就能找到不少当时出土的文物。这些文物的时间跨度足以令人咋舌——从新石器时代的石锤、石刀到以夹砂红褐陶为主的陶罐,足以说明麦坪遗址距今4500年至2500年。
通过文物不难看出,麦坪人使用的器物在商周时期,明显受到成都平原古蜀文化和中原、甘肃、青海地区因素的强烈影响。祭祀坑中出土了各类商代陶器,有的与三星堆文化中期相同或相似,这证明蜀文化的影响在商代已达大渡河中游。
汉代石刻 汉嘉神韵的芳华
鲁迅先生曾说:“唯汉代艺术,博大沉雄。”而雅安汉代石刻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汉阙是汉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一种表示尊严和威仪的装饰性建筑。建于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的高颐阙在雨城区境内。这是迄今我国三十余座汉阙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仿木结构石质建筑,也是唯一集神兽、阙、碑、神道、墓为一体的汉阙。
1939年9月,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和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事开始川康地区古建筑调查之路。当年,雅安的高颐阙,曾留下过大师们的身影。现代建筑学、建筑史学家刘敦桢在《川康古建调查日记》中写道:“川中古建筑,以汉墓阙占主要地位,盖数量为全国现存汉阙四分之三也。”
1961年,高颐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颐阙上的精美雕刻,有着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界石南北两面正中各雕刻一饕餮,其中一口衔鱼、一口衔蛇。阙上雕刻的历史故事,以写实手法,颂扬古代重礼尚义的典范,以起“教化”作用。石刻中还有象征祥瑞的九尾狐、三足乌、龙、虎、朱雀、马、牛、羊、猿猴等奇禽异兽。
高颐阙前排列着汉刻石兽两只,其形状似虎头狮身,背生双翅,雄姿威武,表现昂首疾走之状。如此这般的汉代瑞兽,在雅安并不少见。
走进雅安市博物馆一层展厅,一尊尊硕大的石兽庄严静默,尽显威仪。
展厅之中,一只石兽体态雄健浑厚、柔中带刚,其名为“石羊上石兽”。石羊上石兽名叫獬,这是古代传说中的异兽,能辨曲直,见有人争斗就用角去顶坏人。《后汉书·舆服志下》:“獬豸,神羊,能辨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后亦用以指执法者。
再看馆藏中每一具石兽造型均为跨步前行姿态,头上有双角、独角、无角之分,肩上有的无翼,有的为双翼,头似狮、似虎、似羊形态各异,作张口吐舌状,威猛凛然,似有举踵欲奔、静中带动的气质和威严凶猛的神秘色彩。
纵观全国,雅安是现存汉代大型石兽最多的地区,目前全国发现的汉代石兽有20多尊,雅安就拥有13尊。
历代文物 雅安历史的痕迹
公元前316年,秦国的张仪、司马错、都尉墨带兵从石牛道进军,先灭掉蜀国,一鼓作气又顺道灭了巴国,在两地分设蜀郡与巴郡。张仪与第一代蜀郡守张若一道,筹划组织了第一座成都城的修筑。成都城始筑于公元前311年,也被认为是成都城市史之始。然而“成都”之名最早何时出现?一直都是一个谜团。
1985年,在荥经县同心村船棺葬出土了“成都矛”,它长21.9厘米、宽3.1厘米,銎径2.8厘米,弧形窄刃,刺身呈柳叶状,圆弧形脊,中空至尖。其一面为虎的头顶和前躯,另一面为虎头的下颚。虎首前端的骹面阴刻铭文“成都”二字,刺身脊上另阴刻一“公”字。此矛因铸“成都”二字,故称“成都矛”。这一来自战国时代的青铜矛出土时,曾轰动一时。
在这支矛被发现前,关于“成都”城市称谓的最早由来是西汉,在战国墓里发现了“成都矛”,说明当时已经有关于“成都”的说法了,将成都历史向前推了200年。而虎头纹的青铜矛,则在向世人展示着古巴蜀人的“尚武”精神。
1986年,雨城区文化路基建工地上一处窖藏被发现,高足杯、瓷盘、瓷碗、铜盘……在众多的文物中,一件有“至正七年置”字样的瓷盖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这件“至正七年置”青花纪年铭文盖罐,在窖藏文物中最为精美,器上青花年款更属少见。元代青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都认为“元代无青花”,可见其存世量并不多。
“至正七年置”青花纪年铭文盖罐,有用蓝色颜料书写的“至正七年置”的字样。经科学验证,此蓝色颜料含有金属钴成分,正是青花颜料。且青花发色虽较浓艳,亦有浓淡之分,后来经考证,此为一种多为官窑所用的钴料“苏麻离青”。
雅安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元代时期,一队队商贾带着各地特产,包括景德镇的青花瓷云集雅安。因此人们推测此件青花瓷是景德镇所产,可能为外地客商贸易时留在雅安。
战国错金银卷云纹青铜带钩、西汉四兽跽坐青铜人像、东汉方形圆环螭龙凤鸟钮“李宜私印”铜印章、清顺治三年“雅州”铜印……一件件文物,串联起雅安过往的经历,也引领着雅安走向未来。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鲁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