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铁脚板走皖东 用情怀写时代_ 正文

铁脚板走皖东 用情怀写时代_

来源:无毒不丈夫网   作者:热点   时间:2025-01-25 04:02:36

为庆祝第25个中国记者节,铁脚11月7日至8日,板走来自中央驻皖和省、皖东市、用情县新闻单位的怀写编辑记者代表100余人来到我市进行主题采访。他们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时代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和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主题,铁脚深入挖掘新鲜素材,板走讲述滁州故事、皖东展示滁州形象,用情用心用情记录江淮儿女勇开新局的怀写火热实践。

11月7日,时代琅琊山风景区。铁脚“2024年2月,板走琅琊山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皖东成为安徽第13家5A级景区。2024年上半年,接待市民、游客158.8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2879.76万元,同比增长55.88%……”

听着景区工作人员的介绍,多次来滁州采访调研的央广网安徽分网策划部主任马飞深有感触:“安徽第三城——滁州,是近年来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从‘环滁皆山也’到‘环滁皆产业’,以前来采访,更多感受的是滁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气势’,而这次则感受到滁州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蔚然深秀’。”

一朵滁菊,缤纷古城千年。滁菊得名于清,光绪年间被列为贡品,所以又称滁州贡菊。《滁州志》有云,“甘菊产于大柳”,大柳更是核心产区里的佼佼者。

11月8日,100余名编辑记者走进位于南谯区大柳镇的安亩滁菊小院——这是安徽农业大学毕业生刘铭璇于2018年创立。在安徽农业大学3位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刘铭璇扎根山区,从事“功能产业”和“滁菊产业”发展,依托文旅资源,深化企农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成片的滁菊汇聚成花的海洋,泛起层层波浪。走进一片菊花地,大家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阳光温柔地洒下,金色的光辉在白色的花瓣上跳跃。每一朵菊花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花瓣纤细而舒展,簇拥着嫩黄的花蕊。微风拂过,菊花轻轻摇曳,像是低语,又似欢笑。空气中弥漫着菊花的清香,那是一种淡雅的、让人陶醉的芬芳。

安徽日报社视觉新闻中心记者李季,忙不迭地用他那鲜活的镜头语言,聚焦花海、留住精彩。“如今,滁菊已经形成产业规模大、品种多样化等特点,而且种植、采摘、生产、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迅猛,正在高效助力乡村振兴。我想,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滁菊、了解滁菊、爱上滁菊。”李季对滁菊特色产业赞不绝口。

在南谯区章广镇鸦窝村,有个可以追古思今、留住乡愁的乡村记忆馆。里面以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红色文化、匠人之心等为主题,珍藏着3000多件农家“宝贝”。这是皖东地区体量最大、实物最全的一处场馆。

“一到鸦窝村,我就觉得非常亲切,好像一下子又回到了童年的故乡。”阜阳日报社记者李方达高兴地告诉记者,虽然阜阳与滁州相距较远、生活风俗也不一样,但乡村的质朴、勤劳和热腾腾的烟火气是一样的。“民俗馆里的3000多件展品,让我重温了过去的时光。乡村大席、民乐团、大鼓书表演等,带我深度体验这依旧淳朴、依旧鲜活的民俗文化。” 

“鸦窝村通过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把乡村生活中最精华、最宝贵的特质保存下来、活跃起来。鸦窝村对民俗文化、乡村精神的用心经营与维护,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李方达说。

铁脚板走皖东,用情怀写时代。

从天下第一亭醉翁亭,经秋日胜春朝的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到洁白如雪的四大名菊之首滁菊,抵达留住乡愁、焕发新生的乡村记忆馆,还有鸦窝村里中国好人的大鼓书里,唱不尽的是新时代美好生活。编辑记者们纷纷表示,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牢记初心和使命,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标签:

责任编辑: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