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至2020年共计78家高校基金会接收过大额捐赠(项目捐赠总额大于等于1000万人民币),大额到账总额303.6亿元,捐赠其中2020年到账总额突破100亿元,涌入用和相当于社会捐赠总额的高校管理5%,且增速大于社会捐赠。何使”
这样一组数据来自于《2021中国高校基金会大额捐赠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大额该报告由明善道发起、捐赠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涌入用和
“教育领域从来都是高校管理最‘吸金’的,其中高校又是何使最最‘吸金’的,高校每年获得的大额捐款大概占整个教育领域捐款的70%以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捐赠副院长邓国胜强调社会捐赠对高校基金会的涌入用和青睐。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则认为大额捐赠从世界范围内来看都是高校管理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何使让财富向善的一个重要载体,它能够促成整个知识界来关注社会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但不可忽视的是,报告体现出,目前高校领域的大额捐赠还存在不少问题。
据报告调研结果显示,位列教育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即“双一流”)的高校在78所接收过大额捐赠的高校中占比为45%,而这45%的高校接收了69%的大额捐赠和84%的协议捐赠。
此外,大额捐赠项目管理的公开信息也甚少。“仅有12%的大额捐赠项目在年报、学校/基金会网站、专题网页3个维度均有披露,有68%的项目在大学基金会年报中有所披露,而有专题网页的只有16%。”
邓国胜表示,高校的捐款是否真能发挥社会期待的作用,需要打一个问号。
“我们都有谁在捐?在高校领域的捐款都用到哪里去了?捐的效果如何?怎么管理的?这些其实是捐赠人、社会都比较关心的东西”,他提出报告的意义所在,“另一个可以引导更多的大额捐款人思考给高校捐款应该怎么捐?怎么管?”
“一本为关注高等教育的大额捐赠人和潜在大额捐赠人的参考指南。”明善道总裁赵坤宁也这样给报告定位。
在报告发布会上,老牛基金会秘书长安亚强、黄春华基金会总裁毛维宁、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章晓野等人还围绕“怎样捐才能使给到高校的大额捐赠更值?”“资助高校的大额捐赠人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进行了探讨。
显然,这两个议题同样聚焦于高校大额捐赠的使用和管理。
“将学校长远规划和愿景跟基金会的理念匹配,项目设计上也需要非常明确”,毛维宁建议通过项目明确和参与管理提高捐赠效能,“受基金会定制的限定,我们不能参与管理,但是可以以基金会特殊的方式参与或者提供帮助。”
北京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蓉蓉也提出高校领域大额捐赠的资金监管和运用,包括项目的进展,需要两方进行沟通,高校基金会也需要给捐赠人一个“汇报”。
如今,大额捐赠纷纷涌入高校,资金究竟使用在哪里、如何管理、是否有效等问题值得关注。
正如赵坤宁所说:“大额捐赠不论是对于捐赠人,还是对于高校而言,都是意义非凡的,所以确保它行稳致远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