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央行元护央行官网消息表示,周净为维护年末流动性平稳,投放2022年12月23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50亿元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操作。超亿中标利率分别为2.00%和2.15%,航年这已是末流央行连续多日的大手笔逆回购。
适逢年末,动性央妈不断送温暖。平稳12月23日,央行元护央行官网消息表示,周净为维护年末流动性平稳,投放2022年12月23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50亿元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操作。超亿中标利率分别为2.00%和2.15%,航年这已经是末流央行连续多日大手笔逆回购了。因今日(12月23日)有410亿元逆回购到期,动性因此当日净投放1640亿元;当周央行公开市场共有49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周央行公开市场累计进行了7530亿元逆回购操作,因此当周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7040亿元。跨年品种12月23日依然表现较为活跃,其中GC007 12月23日的涨幅甚至实现翻倍,最终收盘的涨幅仍超过80%。
跨年品种大涨
资金面上,12月22日,Shibor一年内品种除了隔夜shibor下跌19.8个BP之外,其余品种均出现上涨,其中跨年品种——14天期上行26.4个BP报2.835%。
建泓时代投资总监赵媛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元旦小长假叠加新政下消费回暖,短期流动性需求显著上升。跨年利率指标shibor14天飙升,导致央行加大了短期货币投放力度。
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胡泊也表示,最近逆回购利率上行,主要原因是接近年末,整个市场资金相对紧张,以银行为代表的相关金融机构,每次年末都会有资金回笼的动作,从而会降低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导致像同业拆借等相关的利率都会上行,也会带动股市内的逆回购利率上行,每次在季末和半年末也会有同样的现象出现。
从回购利率表现看,DR007 12月23日波动较大,盘中最高一度达到2%,不过随着央行逆回购加码,DR007加权平均利率出现回落,截至收盘报1.5149%。
与此同时,交易所的逆回购利率12月23日出现明显的年末效应。7日内的短线品种全线大涨,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跨年品种GC007,盘中的涨幅一度翻倍,最高至4.98%,最终收报于4.32%,全日上涨80.38%,涨192个BP。同一日GC001、GC002、GC003和GC004的涨幅也都超过60%。
12月21日,央行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近期,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12月19日以来已通过14天逆回购操作提供跨年资金3580亿元,及时满足市场需求,维护年末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12月22日称,临近跨年时点,银行融出意愿降低,叠加双节临近而现金需求回升,年底资金面波动收紧的可能性仍存,预计短期内同业存单利率易上难下。但是考虑到央行已经通过各类操作平抑市场波动,银行负债管理也需要考虑同业存单成本升高的影响,因此存单利率缺乏持续上行基础,明明认为,MLF利率依然是同业存单的“定价锚”,在赎回潮告一段落以及跨年时点结束后,市场或许会迎来阶段性交易机会。
DR001创新低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跨年仍呈现小小的资金面紧张,但整体资金面依然宽裕。随着央行持续在公开市场净投放,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1)创下历史新低。DR001加权平均利率跌破2020年12月下旬的低点,截至收盘报0.5474%,创下历史新低。
上周以来,市场短端利率持续处于偏低水平,其中隔夜利率表现最为明显。DR001加权平均利率不断走低,并在12月21日跌破1%,此后继续下探。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近几个交易日市场短端利率持续处于偏低水平的原因在于:近期央行为应对跨年流动性收紧趋势,明显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特别是连续实施了千亿级别的14天期逆回购。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资金面的担忧,市场流动性不紧反松,跨年无虞。
王青表示,1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对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抓好填平补齐,确保全面落地。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和设备更新改造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符合冬季施工条件的项目不得停工”。
“展望未来,短端利率明显低于相应政策利率,特别是隔夜利率低于1.0%的状况恐难持续,央行会通过调整公开市场操作规模等方式予以引导。不过,前期上涨偏快的中长端利率有望趋稳回落。这将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明年一季度稳增长提供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王青表示。
展望后续,多位专家表示,央行或将继续适度增加流动性投放,流动性平稳跨年无虞。
“考虑到机构短期流动性需求增加,市场利率处于略高于政策利率水平,但由于财政、货币政策持续发力,央行呵护资金面的信号持续释放,市场预期稳定,流动性有望继续保持合理充裕。”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