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医行善堂在治愈越来越多的现代行者行善患者、填补目前临床空白的化践同时,仍在持续的堂治突破进行学术研究。胡大一教授桃李满天下,疗心律失仅就北京来说,常获几乎二分之一的中医三甲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都是胡大一弟子,都是现代行者行善马宝琳的师兄弟,这个庞大的化践尖端专家团队成为行善堂坚强的后盾,也是堂治突破帮助行善堂在践行中医现代化的崎岖道路上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
- 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之一,确切发病率较难统计,常获但基本要占三甲医院心内科门诊的中医12-15%。其中窦性心律不齐发病率最高,现代行者行善为25%~27%;窦性心动过速次之,化践为20%~22%;室性早博为14%~16%;房颤为11%~15%。
许多疾病和药物都可引起或诱发心律失常,但很多是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所致。
虽然患者众多,虽然患者很痛苦,虽然其中一些心律失常有猝死的危险,但是在大型医院,这类心律失常患者是一类被遗弃的人群,因为西医既不能做手术,也没有好药物,基本上是靠安慰。
西医治疗心律失常共有三类药物,都不尽理想。
第一类、代表药物有普罗帕酮、氟卡尼,临床应用有30年,但是,90年代初,一项著名的大型国际试验CAST试验结果显示,这类药物虽可使室性早搏减少,但总体死亡率上升。这颠覆了全球西医学界的固有认识。
第二类、药物叫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最常用的就是倍他乐克,但倍他乐克副作用也非常明显,有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有可能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并明显影响年轻男性的性功能。
第三类、药物最常用的有胺碘酮,副作用也非常多,包括低血压、甲状腺功能改变、肺纤维化、日光敏感性皮炎、角膜色素沉着等。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异常和肺纤维化,一旦出现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心律失常是心脏电活动出现异常,这是一种生物电,受心脏交感神经支配,如何通过调节心脏交感神经来治疗心律失常,是北京行善堂中医的创办者兼首席顾问马宝琳一直研究的问题,确切的说是从15年前开始的。
马宝琳自幼熟读家藏中医典籍,尤其擅长针灸,是古代《四象针法》针灸流派的当代传承人, 1990年,马宝琳考入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学习西医,在大学期间他创办针灸协会,并邀请著名的中医大师谢浩然教授担任顾问,谢老先生在研究经络与神经的关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引发了马宝琳浓厚的兴趣,开始了经络与神经关系研究的初探。
1995年马宝琳毕业后进入北京医院从事心血管临床工作。
1998年马宝琳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在8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取全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的统招研究生,成为胡大一教授嫡传弟子。
此后,马宝琳多年奋战在北京朝阳医院,此时的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在胡大一教授的领导下,已经成为国内心血管高地,大量的病人,大量的手术,大量的国际会议,大量的进修医生,每天都是高强度的工作。在这种氛围下,勤奋好学的马宝琳熟练掌握了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检查、阵发性室上速的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支架等高精尖手术,对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心电变化有了更深入的研究。
马宝琳在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工作期间,发现很多心律失常、冠心病心慌气短和心脏神经症患者,用西药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又不能做手术,就研究用西医神经与中医经络相结合,发明了一种即不用开刀、又显效快的技术来治疗这些患者,也就是现在的“心脏交感神经节生物阻滞术”,治愈了很多患者,但那时还不很完善。
2010年,马宝琳组建了自己的心脏神经研究团队,核心团队包括神经内科专家和中医临床专家,形成心脏、神经、中医的梦幻组合,并且是中西医结合;在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对技术机理深入研究探索,终于将“心脏交感神经节生物阻滞术”研发成功!经多年的临床验证,治疗各种心慌气短、快速心律失常、心脏神经症等,96.8%首次治疗10分钟见效。而且无痛苦、不用开刀、基本没有副作用。可以说绿色安全。
随后,以马宝琳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再接再励,研发成功了以“心脏交感神经节生物阻滞术”为核心的“救心五字诀”,“救心五字诀”是一整套治疗方案,医学专业上叫“临床路径”,包括《四象针法》针灸、“心脏交感神经节生物阻滞术”、马氏八大秘方、养心操和养心茶。
“ 救心五字诀”心律失常中医临床路径形成了中医和西医结合、经络和神经结合、治标和治本结合、快治和慢治结合、治病和养生结合的独有“五结合”特色,避免了任何单一疗法治疗时的“昙花一现”,巩固了治疗效果,成为行善堂口碑得以延传的基石,成为北京行善堂中医诊所的核心竞争力,也成为行善堂打造心脏病专科诊所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