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中国好人”臧勇:让阅读成为风尚 用书籍点亮乡村 正文

“中国好人”臧勇:让阅读成为风尚 用书籍点亮乡村

来源:无毒不丈夫网   作者:焦点   时间:2025-01-18 13:04:45

  每天下班后,中国好人臧勇做的臧勇第一件事就是去书屋看看。在书屋看书的让阅孩子是附近的学生,大多是读成点亮留守儿童。这些年,为风他们已经习惯了放学后先到臧勇创办的尚用书籍书屋里看会书再回家。

W020240102394601704149.jpg

  臧勇在书屋和孩子们一起看书聊天。乡村受访者供图

  臧勇是中国好人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横埠镇龙山小学的一名教师,他创办的臧勇这间书屋坐落在铜陵市最高峰——三公山脚下,是让阅他在2017年投入7.5万元自费筹建的。当时,读成点亮所藏的为风书籍除了他个人收藏的,还有从朋友处募集而来,尚用书籍总共600多本,乡村全部无偿供给村民借阅。中国好人

  “虽然农村的条件比不上城里,但我希望我们的乡亲,尤其是我们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是丰富的,精神是富足的。”作为一名有着24年教龄的乡村教师,臧勇深深地懂得乡村孩子对阅读的需求,对知识的渴望。他说,他创办书屋就是想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和乡亲通过阅读获得文化的滋养,得到精神的提升。

  臧勇在书屋里整理书籍。受访者供图

  虎栈小学六年级学生乐乐是“三公精舍”的“常客”,因为性格比较孤僻,成了臧勇重点“关照”对象。在臧勇看来,虽然村庄里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但乐乐的内心似乎更加孤独。于是,在陪她读书之余,臧勇在组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时经常带上她。时间一久,乐乐的性格明显开朗活泼了许多。

W020240102394601847537.jpg

  臧勇带着孩子们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受访者供图

  只借,不卖——这是臧勇给“三公精舍”定的一个规矩。这里的书,借阅数量和时间都没有限制,信息登记也全凭大家自觉。臧勇说,他并不担心有人把书借走了不还,就算是真的弄坏了、弄丢了,也没关系。

  不过也有例外。臧勇唯一担心有人借走不还的是一本名人书画册,那是他的一位好友送给他的,很有珍藏意义。但偏偏就是这本书,一度消失不见,也没有查到借阅信息。直到一个月后,在他十分焦急懊恼之时,突然有人拿着这本书来还了,一看竟是邻村一位名叫周兰兰的村民。

W020240102394601905942.jpg

  村民周兰兰借阅的书籍。高凌君 摄

  周兰兰自小就喜欢画画,但因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小学辍学后就再也没有画过。一天,她出于好奇来到“三公精舍”,书架上的这本名人书画册引起了她的兴趣。听说这里的书可以免费借阅,她立马高兴地把书带走了,但忘了登记信息。回家后,她一没事就对着画册学习临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感到很惊喜!”臧勇说,他惊喜的不仅是书的失而复得,更是为乡村有这样热爱艺术的乡亲而感到高兴,这也是他创办“三公精舍”的初衷。在得知周兰兰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书籍学习作画时,臧勇特意到书店购买了十多本书画类书籍摆上书架,并请专业美术老师无偿给她作指导。如今,周兰兰越画越多,越画越有信心,不仅成了“三公精舍”的一名志愿者,平时到书屋给一些爱画画的孩子作指导,还义务给周边的村庄画文化墙。在她的影响下,她早已工作的女儿也开始拿起了画笔。

  来书屋学习和开展活动的村民们观看周兰兰自己临摹的画。受访者供图

  “读书借书的人多了,捐书赠书的人也多了,大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高了。”臧勇发现,当初300平方的书屋已无法满足大家的需求。于是,2022年10月,他又拿出7.5万元租借了新的场地,将书舍规模扩大到1000平方米,并添置投影、音响等设备。为了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他还特意在书屋门口租赁了5亩荒地,开辟成“三公耕读园”,作为孩子们的科普研学基地。他还不定期邀请作家、书画家、教师等各类专业人员前来书屋交流,并将他们发展成“三公精舍”志愿者,为孩子和村民做各种义务辅导和培训。现在,这支“三公精舍”志愿者队伍已有60多人,各种公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最近,好几位在北京的老乡和他昔日的学生就联系他预约了寒假期间的志愿服务。

W020240102394602138821.jpg

  臧勇在书屋开展公益讲座。受访者供图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让更多的乡村孩子有书读,臧勇还采取对图书进行轮换“漂流”的方式,构建“三公精舍漂流书屋”。目前,他在铜陵市区、横埠镇以及黄山市休宁县、钱铺镇将军村4个不同层级地域建立了“三公精舍”分部。令他感到欣喜的是,这4个分部的书籍都在“漂流”中汇聚了更多的公益捐赠,数量比当初投放时多了不少。

  “现有藏书近万册,很多都是一些单位和爱心人士捐赠的。”臧勇说,这些捐赠者中既有他熟识的亲友,也有从未谋面的陌生人。而书屋的读者,除了本村的乡亲,还有很多周边村庄的村民,他们中既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五六岁的孩童,甚至还有一些前来三公山旅游的游客,他们会在把书借走看完后再用快递寄回来。

  “书的价值在于阅读,阅读的快乐在于分享。”臧勇说,当书籍流动起来,知识传递起来,文化交流起来,读书就变得更加有趣,生活就变得更有意义,乡村也就变得更有希望。他希望有更多人能和他一起,携起手来,让阅读成为风尚,用书籍点亮乡村。(采访报道组 王爽、方盼亮)

标签:

责任编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