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雷志华 北京报道
利比亚战争尘埃落定之后,伊朗言瞄伊朗将成为下一个目标?被军英国《卫报》11月2日的一则报道,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关注。事打这篇报道援引消息人士的击流话称:“英国国防部认为,美国可能很快作出进攻伊朗的伊朗言瞄决定,如果美国希望获得英国的被军任何军事帮助,英国都会给予支持。事打”
此后,击流以色列国内关于军事打击伊朗的伊朗言瞄声音甚嚣尘上。继媒体曝光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国防部长巴拉克正在推进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的被军计划之后,通常被称为“鸽派”的事打佩雷斯总统也对伊朗发出警告,称“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发动先发制人军事打击的击流可能性越来越大”。
11月8日。伊朗言瞄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了没有明确结论的被军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报告,令此前各界猜测的事打以IAEA报告为由头,获得安理会授权后对伊朗展开军事打击的声音戛然而止。美国和以色列对报告的反应都相对低调。
对于伊朗来说,“狼来了”的声音并不陌生。这次美国和以色列是“虚晃一枪”,还是在导演大战前的寂静?中东局势波诡云谲,这个地区是否以及何时爆发下一场战争不得而知。但从地缘政治局势发展来看,比较确定的是,伊朗这个目标已经被锁定。
伊核报告,冒烟的枪?
当地时间11月8日晚,总部位于维也纳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了有关伊朗核问题的最新报告。这份据称整合了上千页情报、消息源自十多个国家情报机构的报告,给伊朗核开发做了伊朗核危机爆发以来最为明确的表态,即伊朗正在“和平发展核能”的掩护下进行核武器研制。该报告还以附件的形式,详细罗列了伊朗将核开发用于军事用途的证据,以及流星-3中程弹道导弹携带核弹头研制工作的进展。
这份“直言不讳”的报告,给伊朗可能造成的压力不言而喻。无论从伊朗此前与伊核问题相关各方达成的协议,还是从有关国际法角度来看,美国都可以从报告中找到对伊朗采取任何进一步行动的证据。以色列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向国际社会证明其长期以来坚持的伊朗核武装的判断。虽然伊朗对报告内容表示否认,称其带有政治动机,但毕竟这是唯一的第三方报告。从理论上说,美国和以色列完全可以把这份报告作为手中的枪,何时向伊朗扣动扳机,主动权完全在美以一边。
在以色列看来,这是一份迟来的报告。以色列《国土报》9日报道称,在天野之弥出任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席的两年中,该组织的确获得了一些新的证据和信息。但是,大多数证据在他的前任巴拉迪任期内就已经存在,但他一直不愿意将其公之于众,或者软化措辞误导视听,给人造成好像无法证明伊朗在研发核武的印象。
不过,以色列期待这份报告,并不意味着它会简单地以此为依据,单方面发动对伊朗的军事打击。作为伊朗的宿敌,以色列至今没有如法炮制摧毁伊朗核设施,不是它没有这个意图,而是限制因素太多。从军事角度讲,撇开伊朗报复能力比伊拉克、叙利亚强不说,其国土面积远比后者大,核设施地点隐秘且位置分散,难以达到一举摧毁的效果。从政治经济后果看,打击伊朗可能造成的国际油价波动,对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的影响难以估量。
更为关键的是,以竞选连任为首要政治任务的奥巴马总统,现阶段不太可能让美国再次卷入战争。没有美国的支持或者默许,以色列对伊朗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是不可想象的。
从历史经验看,如果已经决定袭击伊朗核设施,讲究军事上出奇制胜的以色列,不会在乎有没有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重视伊核报告,正好说明以色列的选择在军事打击之外。以色列在伊核报告出炉前大秀军事肌肉,除了威慑伊朗及其在中东的支持势力外,更是为了给公布伊核报告营造氛围,使伊朗面临的国际压力最大化,为未来推动国际制裁做铺垫。
伊核报告公布后,以色列开始软化此前的强硬姿态,国防部长巴拉克公开否认以色列已经做出军事打击伊朗的决定,总理内塔尼亚胡要求内阁成员不得擅自对媒体谈论关于报告的看法。美国也反复强调,将通过经济制裁和外交渠道解决伊核问题。也就是说,以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的伊核报告为转折点,美以与伊朗之间的“神经战”开始转为“外交战”。
中东变局下的伊核危机
11月17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将把伊核报告提交给35个成员国进行讨论,围绕是否对伊朗采取进一步制裁措施的博弈必将成为焦点。媒体分析称,美国和以色列希望能推动出台更为严厉的制裁措施,尤其是将伊朗的中央银行和能源部门列入制裁名单。
如果说2003年伊核危机爆发之初,美国主要从核不扩散角度考虑问题,那么在“阿拉伯之春”席卷中东北非的背景下,美国更多地是从地缘政治的视角处理伊核问题。“阿拉伯之春”是否会给中东北非带来民主、自由的“春意”不得而知,但它给以色列带来的“寒意”却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埃及、突尼斯等亲美、亲以势力的倒台,中东北非的政治地图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以色列的安全环境面临严峻考验。突尼斯大选折射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势力的崛起,使美国一手构建的阿以格局有土崩瓦解的危险。对安全极为敏感的以色列,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似乎都不令人惊讶。
“美国从伊拉克、阿富汗撤军所造成的权力真空,最有可能被土耳其、伊朗这样的地区大国填补。在中东北非动乱过程中,伊朗企图影响地区局势的举动让美国高度警惕。美国在这个地区所列的5个恐怖主义国家(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苏丹)中,伊拉克、利比亚和苏丹已经“变天”,叙利亚则朝不保夕,只有伊朗屹立不倒,而且一直坚持与美以对抗的政策路线。
在受制于国内局势,无法将军事打击作为首选的情况下,美国必将保持对伊朗的外交高压态势。虽然伊朗声称坚持和平发展核能的立场,但伊拉克、利比亚的先例,让伊朗政治领导层明白,放弃核武装能力只会带来悲剧性的后果。伊朗核问题,从核不扩散问题,升级为地缘政治博弈的杠杆。在这场博弈中,双方的回旋余地都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