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实地探访交通卫生检疫站24小时值守人员
工作人员对出高速的记者交通检疫驾乘人员进行体温测量、信息登记。实地时值守人
2月1日晚10时许,探访气温仅8℃,卫生寒风凛冽。记者交通检疫泉三高速公路泉州西出口处,实地时值守人一排排反光锥将车辆集中引导到一个通行口。探访几名身穿交通、卫生交警、记者交通检疫城管制服的实地时值守人工作人员对每一辆驶出高速的车辆驾乘人员进行仔细排查。
自1月24日,探访福建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卫生泉州市交通执法支队全面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记者交通检疫积极联合公安、实地时值守人卫健等部门陆续在全市范围内启动32个交通卫生检疫站。探访据统计,截至2月1日,泉州市交通卫生检疫站累计检测车辆104319辆次、司乘人员207386人次。
寒夜坚守 逐一检查司乘体温
“来了一辆浙江牌照的车辆,检查一下。”2月1日晚10点左右,一辆挂着浙J牌照的蓝色小轿车从泉州西高速路口驶出,站在出口处的鲤城交警大队民警高宏伟提醒站在对面的协勤许加德拦车。
小车停稳后,鲤城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叶金猛拿着测体温的仪器对司机进行体温测量,其同事黄军荣负责登记车牌号和司机的身份信息。一旁的泉州市交通执法支队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二大队路政、水路股股长黄朝晖和同事郑兆林,以及福建省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泉州西征收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则仔细察看了车辆内外的情况。
“可以了,注意行车安全,出门要戴口罩。”确定小车司机的体温正常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放行。
虚惊一场 体温38℃是误判
“春运工作刚告一段落,就转入交通卫生检疫站。”黄朝晖介绍,节前15天春运开始后,交通、交警就在检疫站对面的高速入口方向设卡,检查上高速的客运车辆和货车。按照惯例,大年三十,他们就可以撤岗回家过年了。没想到除夕当天,福建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高速公路出口的交通卫生检疫站是外来人口进入泉州的第一站,也是防控疫情的第一道封锁线。做好检测工作,关系重大。
前几天,工作人员在测量几名驾乘人员时,仪器显示体温达到38℃左右。“当时大家都蛮紧张的,生怕遇到新型冠状病毒携带者,不过后来证实都是虚惊一场。”黄朝晖笑着说。原来,那几天气温比较高,有的小车司机没有开冷气,导致车内温度偏高。有的则是司机开了暖气,没有及时通风导致车内温度升高,影响到体温。“让那些驾乘人员靠边,等三五分钟后再测量,就恢复正常了。”
全天在岗 站好防控第一线
夜深了,温度更低了,寒风阵阵,记者站在空旷的路口采访时,感觉到一股股凉意从脚底板往上钻。
“白天还好,到了晚上最低温度只有7℃左右,会比较冻。”黄朝晖指着身上的制服大衣说,“晚上必须要换大衣,不然受不了,实在累了就轮流到路旁用集装箱改造的小屋子里喝杯热水或吃碗泡面。”
其间,鲤城区城市管理局局长林荣春也来到现场,查看检疫站的情况。他说,自己每天都会到交通卫生检疫站,查看工作人员工作状态和物资储备是否充足。“晚上值班辛苦,吃饭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多准备一些泡面。”
据了解,检疫站工作人员配足医用口罩、手套、测温仪、消毒水等物资,采用24小时轮班制,实行逢车必检,对“入境”的司乘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信息登记,尤其是对从湖北等疫情区始发或途经疫情区车辆及乘客严格把关,严防疫情通过交通工具传播。
泉州西交通卫生检疫站是黄朝晖所在大队的辖区,据他介绍,大队安排了14个人轮流执勤,每两人一组,24小时三班倒。“鲤城交警大队的民警和鲤城区城市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是24小时4班倒。全天候,不管是刮风下雨,都必须有人站岗。”(记者 陈明华 林劲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