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岩鹏
A股在走独立行情。
是底坑的独吗?
周三周四,美股接连大跌,立行央行祭出“特别麻辣粉”(TMLF,底坑的独定向中期借贷便利),立行定向降准又降息对冲美国加息,底坑的独管用吗?A股跟在美股屁股后面,还就是那一个字——跌!
答案:不是。
不是吗?
笔者对比了一下自今年10月以来美股暴跌后第二天A股的表现,除了10月10日美股暴跌对A股影响较大(10月10日道指暴跌3.15%,11日上证指数暴跌5.22%)外,其余8次道指暴跌(超过2%的跌幅)均未对A股造成太大的冲击——有3次微跌,1次平盘,4次收涨——涨,还略胜一筹。
答案:是。
到底是还是不是,把时间拉长,可以看得更清楚。
2008年金融危机那年,上证指数10月份见底1664点,道指第二年3月份才见底,A股开启上涨周期比美股提前了整整5个月,独立不独立?
道指自从那次见底之后一直涨到今年10月,从最低的6440点涨到最高的26951.81点,大涨3倍多,而我大A过了10年依然徘徊在2500点左右,独立不独立?
美国连续开启了四轮量化宽松政策,从2009年一直持续到2014年,量化宽松让美股牛了十年,我大A却熊了十年,上证指数在2009年8月份阶段性见顶3478点后,一直跌到2013年6月份,最低下探到1849点,独立不独立?
原来我大A一直很独立。
独立的原因各不相同:2008年A股率先见底,是因为当时的连续降准降息和四万亿组合拳的刺激作用;2009年8月阶段性见顶和接下来几年的下行,一方面是刺激政策的退出,更重要的是市场在消化政策刺激带来的负效应;2013年到2015年那波行情则是又一轮宽松政策的催生的,而2015年股灾到现在,去杠杆从资金端到资产端,市场也是在消化之前刺激带来的负效应。
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
进入最后一个月,在美联储第9次加息前后,美股跌得更是稀里哗啦,道指接连跌破10月的低点和1月的低点,还刷新了今年的最低点。本周四(12月20日)道指跌1.99%,报收22859.6点,盘中最低下探到22644.31点,收盘和最低点位均创了今年以来的新低。反观A股,任凭你道指跌跌跌,上证指数非但没有跟着创新低,依然守在2500点上方。
2500点,像穿上了铁布衫一样,牢不可破。
这里是市场层面比较认同的政策底和政治底。 10月18日上证指数自2015年股灾以来第一次跌破2500点,第二天,刘鹤副总理和易纲、郭树清、刘士余一行两会一把手同时喊话维稳股市,10月最后一天,政治局会议再提股市,强调要“激发市场活力”。2500点还被称作估值底,因为A股这个点位的估值低于2016年2038点,与2013年1849点时相当,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
但问题是,真正的底在哪儿?
政策底之后是政治底,政治底之后是估值底,估值底之后呢?最近又冒出了一个盈利底,而盈利底之后才是市场底!有这么多底,就说明股市还没有真正见底。
底,在股市反转之后回头看才是底,但在股市不断下行的过程中,底就是坑,一个个底就是一个个坑!
股票质押的问题悬而未决,未来两年压力增大,一个新的堰塞湖已经形成;各大机构纷纷下调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类似十年前那样的四万亿的刺激计划也不要再想了,因为中央要求加强战略定力;A股利润三分之二来自银行和房地产,真正创造财富的制造业利润不到三分之一,近半上市公司的利润买不到一套京沪深的房子!明年A股非金融企业盈利预计还会出现8.4%的负增长。
预期没有反转,A股的行情只能是向下。
今天(12月21日)上证指数盘中跌破2500点。
大A的向下空间似乎已经被打开。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