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丽华 北京报道
4月份的月数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将于下周陆续公布,据下虽然普遍预计4月份CPI、周陆PPI将继续下滑,月数出口依然低迷,据下但是周陆,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月数多位宏观经济分析师依然对4月份做出了乐观预测。
申银万国研究所5日发给本报记者的据下宏观经济月报认为,经济转好是周陆主旋律,虽然部分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尚无明显好转,月数但是据下领先指标暗示经济继续转好;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诸建芳则更为乐观,他认为经济还将强劲复苏,周陆进入“U”型回升阶段。月数
不过,据下并不是周陆所有人都如此乐观,而且微观信息和宏观数据也可能有不一样的感受。“今年上半年企业情况并没有明显好转,订单、利润等都与去年困难时期差不多。”温州一家眼镜企业的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这家企业的状况并不是个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接受本报采访时就表示,虽然从宏观数据来看,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他深入到微观企业调研时却发现,目前企业的情况没有大家想象的好,销售、订单、生产环节还是很困难。
张文魁认为,虽然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作用下,宏观数据有所好转,但目前还不要盲目乐观,经济形势转好是否成为趋势,要看接下来三个月企业的微观状况。
申银万国报告则认为,虽然部分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尚无明显好转,但是一旦同步或者滞后指标都转好,也就无预测之必要了,他们认为经济转好是主旋律。
宏观数据持续向好
本报记者发现,从各机构预测来看,4月份宏观数据应该会延续3月份的表现,继续呈现冷暖不均的局面,但多数机构对经济形势判断比较乐观。
备受关注的物价走势仍将继续下行,CPI、PPI继续延续双双为负的局面,几无悬念,申银万国预测CPI、PPI分别同比下降3%和7.1%,中信证券预测为下降1.5%和6.9%;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4月CPI继续处于负区间,同比下滑1.3%至1.5%;PPI降幅则将进一步扩大至6.9%。
同样没有悬念的还有继续低迷的外贸数据,哈继铭预计4月份出口同比下降20%,进口下降22%,贸易顺差154亿美元;申银万国则认为,虽然外贸数据依旧低迷,但是降幅持续收窄。
而从固定资产投资、信贷增速和已经公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来看,宏观经济处处透着暖意。
哈继铭预计,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攀高至28.8%,申银万国的预测则高达30.6%,“如果考虑到物价因素,这一比例会更高。”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表示。
虽然业内普遍预计,4月份新增贷款不会出现一季度狂飙式增长,但是业界预计信贷4月份仍会有较大增长。“贷款仍会有7000亿左右的增长,这一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是大幅增长。”李慧勇表示。
日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了4月制造业经理人指数(PMI)为53.5%,连续5个月上升,这一指标被普遍认为是经济先行指标,用来判断经济走势,指数在50以上则说明经济在扩张。
由于判断信贷、投资等指标在4月份将继续转好,大部分宏观经济专家认为,经济企稳趋势将更明显。
微观企业困难依旧
从宏观数据得到的经济转好的判断,却受到来自微观领域的质疑,宏观分析师的判断不一定正确。
本报记者采访到的温州眼镜企业和他们周围的服装、鞋帽等制造业,并没有感受到经济形势转好的实惠,这些企业主们告诉记者,他们的订单并没有增加,市场也并没有明显好转。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则告诉本报记者,企业并不愿意更多地告诉记者他们的困难,以免影响他们经营,但事实上,现在温州的中小企业的困难依旧实实在在,停工半停工,没有订单、缺乏资金的问题依旧没有好转。
“虽然宏观上看没有问题,但是不少行业研究员的调研都显示,无论是价格还是订单,都没有明显好转。”一些研究所的客户甚至这样提醒宏观分析师。
“关于价格问题,我们认为在很多行业比如钢铁的产能过剩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价格的回升与需求是否恢复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关于订单,宏观面上的订单指数已经有明显好转,虽然与2007年经济繁荣时期不能比。”对此,持续看好经济的研究员如此解释。
而长期与中小企业打交道的周德文则告诉记者,他认为目前微观企业的困难程度并不比去年强多少。
宏观分析师还从货币指标来分析企业的潜在订单,货币供应量M1是企业可供使用的“活钱”,如果这部分“活钱”快速增长,意味着企业的投资和消费意愿增强,一段时间之后,应当会反映为需求和订单增长。
分析还认为,如果今年的贷款能够达到8万亿,那么M1的回升就是一件非常确定的事情,虽然说在微观上,很多中小企业的投资意愿或许没有表现出来,但是经济的传导总需要一个过程,因此,M1是一个经济增长的领先指标。
但是,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人士则告诉本报记者,虽然去年以来国家大力支持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贷款工作量大、利润低等原因,目前中小企业依旧很难拿到贷款,他们融资难的问题很难通过国家新增贷款的增加解决,新增贷款大量增加,中小企业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资金。